《认知觉醒》(四)

四、专注力——情绪和智慧的交叉地带

第一节 情绪专注:一招提振你的注意力

用元认知来观察自己的注意力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相信你可以轻易观察到这种现象:身体做着A,脑子却想着B。

“行动”如躯体,“感受”如灵魂

注意力可以分为2部分:集中在行动上的和集中在感受上的

随着行动越来越熟练,我们在行动上集中的注意力越来越少,分散在其他地方的注意力越来越多,于是我们不再去耐心感受行动。从此,分心代替专注,身心开始分离

image-20240131164141458

分心走神的原因与危害

原因:

  1. 觉得当下太无聊,所以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
  2. 觉得当下太痛苦,于是追求更舒适的事情。因为身体受困于现实,只好让思想天马行空

危害:

​ 损失莫过于生命质量变差

分心走神的本质是逃避

收回感受,回归当下

身体感受永远是进入当下状态的最好媒介,而感受事物消失的过程更是一种很好的专注力训练。它提示我们,身心合一的要领不仅是专注于当下,更是享受当下,而这种享受必将使我们更从容,不慌张。

跑步时,把感受收回来,悉心体会抬腿摆臂、呼吸吐纳和迎面的微风;

睡觉时,把感受收回来,悉心感受身体的紧张与松弛;

吃饭时,把感受收回来,感受每一口饭菜的香甜,体会味觉从有到无的整个过程,不要第一口还没吃完就急着往嘴里塞第二口饭菜。

第二节 学习专注:深度沉浸是进化双刃剑的安全剑柄

人类情绪和能力优劣的根本差异

能力弱者极易分心

能力强者主动屏蔽干扰,选择需要的信息并沉浸其中

沉浸能力强的人时常处于支配层,沉浸能力弱的人时常处于被支配层

深度沉浸的方法

《刻意练习》:所谓天才,其实并不神秘,其本质是“正确的方法”加上“大量的练习”

正确的方法的四大特征:

第一,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第二,练习时极度专注。

第三,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第四,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每天都要做那些让自己感到有些困难但又可以通过努力来完成的事情,即跳出舒适区,避开困难区,处在拉伸区。

审视自己

  • 审视自己的注意力——是被动吸引还是主动选择?
  • 审视自己的沉浸度——是分心走神还是极度专注?
  • 审视自己的练习量——是浅尝辄止还是大量投入?
阅读剩余
THE END
隐藏
变装
已稳定运行 0